2025年7月2日财联社发布的美国宏观经济观察报告引发市场广泛讨论,报告核心直指一个敏感问题——美联储是否真的应该降息了?
这一议题背后,是2025年全球经济格局与三年前截然不同的现实:中美关税战第二轮交锋在即、美国通胀率仍居高不下、全球资本流动格局重塑。
站在这个特殊时点,我们需要透过表象,深入分析美联储货币政策面临的真实困境。
2025年经济基本面:降息呼声与政策约束的矛盾体
2025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仍维持在3.2%的高位,远高于美联储2%的政策目标。
这一数据背后是特朗普政府重启并升级的全球关税战——根据2025年6月美国商务部数据,对华平均关税税率已升至28.7%,对欧盟汽车关税更是高达35%。
这种人为制造的供应链成本推动型通胀,使美联储陷入两难:降息可能加剧通胀,维持高利率又可能扼杀已显疲态的经济增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GDP增速已放缓至1.8%,低于市场预期的2.1%。
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6月值仅为48.5。
这种"滞胀"特征明显的经济环境,解释了为何华尔街开始出现降息呼声。
但细究通胀结构会发现,剔除关税影响后的核心通胀实际上已回落至2.3%,这为美联储提供了潜在的政策调整空间。
全球资本流动视角:美元走弱与资产价格联动
2025年一个显著变化是全球资本流动格局的转变。
上半年美元指数累计下跌5.2%,创下2020年以来最大半年跌幅。
这种趋势在6月加速,单月跌幅达2.3%,直接导致"便宜美元"再次充斥全球市场。
反映在资产价格上,美股标普500指数上半年上涨12.7%,而包括A股在内的新兴市场股市更是普遍获得15%以上的涨幅。
金属期货市场同样受益于此,LME铜价在6月单月上涨8.2%,黄金ETF持仓量增加4.3%。
这种资产价格普涨行情,本质上是对美元流动性预期变化的提前反应。
但市场可能过于乐观——美联储在6月FOMC会议纪要中明确表示,"过早放松货币政策可能重蹈1970年代覆辙"。
考虑到7月中美关税战第二轮交锋即将展开,这种流动性盛宴可能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政策路径推演:美联储的"第三条道路"选择
面对复杂局面,美联储在2025年很可能采取非传统政策路径。
一种可能是"结构性降息"——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但通过调整准备金利率等结构性工具定向释放流动性。
这种方式既能避免对通胀预期造成直接冲击,又可缓解金融体系压力。
2025年6月美联储已开始测试这一工具,将超额准备金利率从3.8%下调至3.5%。
另一种可能是"前瞻指引替代"——通过强化利率路径预期管理替代实际降息。
考虑到2025年11月将迎来美国总统大选,美联储需要展现政策独立性。
近期美联储官员讲话中频繁出现的"数据依赖性"表述,实际上是为政策灵活性预留空间。
市场普遍预期,若三季度GDP增速跌破1.5%,美联储可能在9月转向温和鸽派。
对A股投资者的现实启示
2025年A股市场与美联储政策联动性显著增强。
上半年表现突出的信创ETF(涨幅23.5%)和农业ETF(涨幅18.2%)都体现了这种变化。
前者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后者则因消费刚性显示出防御特性。
但7月2日上证指数仅微涨0.39%的疲态显示,市场对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正在升温。
对投资者而言,当前环境下需特别注意三点:
一是关注中美关税谈判进展,这直接影响美联储政策空间;
二是跟踪美国核心PCE数据变化,剔除关税影响后的真实通胀水平才是政策决定关键;
三是优化投资组合,适当增加黄金ETF等避险资产配置。
2025年下半年的市场,注定要在美联储政策迷雾中谨慎前行。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星星的月亮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