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以为国际关系像拍电影那样正邪分明,看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并不难,那么你一定还没看过巴基斯坦的操作。这个南亚国家在过去二十年里拿过美国几百亿美元反恐援助,却又暗地里养着美国痛恨的塔利班,还被美前国防部长点名是“最不靠谱的盟友”。谁能想到,全球反恐大战背后,有人一面当反恐战友,一面给“恐怖分子”递小灶?更魔幻的是,一次克什米尔袭击,让这个“盟友”的身份彻底露了馅儿——到底巴基斯坦是棋手,还是棋子?别急,我们层层揭开给你看。
同样的盟友,不一样的剧本。美国当年拉着巴基斯坦高喊“反恐”,表面兄弟齐心,其实各怀鬼胎。巴基斯坦拿着美军的援助打着反恐的旗号,背地里当“白手套”,源源不断给阿富汗塔利班送枪送钱,还帮他们藏头头。美国一边掏腰包一边挨背后冷枪,气得前防长盖茨当众质问:这到底是盟友还是内鬼?谁也没想到,印巴之间争端一升级,墙上的“反恐伙伴”牌子变成了“幕后黑手”,国际社会才明白,美巴这场“友谊赛”玩的是“双簧”。而面对印度的指控,巴基斯坦一边咬牙否认,一边基地、武装训练营离边境只隔15公里,简直像电影里敌人就藏在自家后院。
说到底,巴基斯坦的外交路数就是打一手明牌,还藏着一手底牌。你问“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人说,国际政治从没天长地久,只有“谁给得多、谁更有用”。巴基斯坦政府常说自己反恐压力大,但没少被各方诟病“脚踩两只船”。一方面,普通民众苦于频繁恐袭、经费紧张,愿意“跟谁都能过得去就行”。网上时不时还有人开玩笑:今天跟老美把兄弟情演满分,明天和塔利班喝茶谈心。这种“左右开弓”的手法让国际社会哭笑不得。美国国会里,一派坚决主张彻查巴基斯坦资金流,担心援助进了恐怖分子的腰包;而巴国内也有人觉得,同一个敌人不能只靠一个盟友,左右拉人为自己多买一份保险。就连路边茶摊的大爷都明白,巴基斯坦这招棋很险,可惜普通人倒了霉。
看上去,巴基斯坦总能把危机化成生意。美军走后,塔利班一脚踹开阿富汗政府,巴基斯坦扬眉吐气。然而,太平表面之下,却是暗沙密布。美国骂他们“两面人”,可更多邻国忧心被拉进泥潭。这里头,印度的担忧最真切——苦心经营的克什米尔一夜间又起硝烟,一场恐袭案,就发现恐怖分子的出发地几步路就能到巴控区。印度又气又怕,拿出最狠的制裁,不仅冻结谈判、还直接堵断河水。旁观的联合国、欧洲,不管谁来协调,巴基斯坦嘴上喊和平,手里却不肯放“武装牌”。“一边做和事佬一边养火把”的做派,让它在国际舆论里又多了几分不靠谱。
反对者也不客气。许多国际机构认为,巴基斯坦对“恐怖主义”的态度根本没底线。甚至就连经济盟友中国,也遇到过“躺枪”的时刻——中巴经济走廊一度被巴方“以安全为由”拿捏,许多中企投资被“拖延症”折腾得够呛。港口费口口声声要安全,结果运营权收得脆脆的,货船来得少,钱烧得多。老百姓眼里,连最该用在教育、医疗的钱,也被优先砸进军备。有人自嘲:“我们是要饭发展经济,还是要枪保政权?”培养的“政商军三位一体”,其实更像是把自己套牢的怪圈,表面热闹,背后无数难念的经。
就在大家以为巴基斯坦只会跟着强权摇摆时,剧情杀来了。美国击毙本·拉登那一夜,巴基斯坦一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美国黑鹰直升机在自己家门口上演间谍大片;转身却悄悄将美军遗落的超级装备残骸捞出来,“转卖”给中国。原本拆台的美巴关系反而让它成了棋局中“人人求稳”的角色。
而真正的“爆点”还在核武这头。2013年,巴基斯坦当着全世界的面,将“核保护伞”偷偷许给沙特,只要油钱到位,掌门人直接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一纸协议,让外界担心南亚成为世界核军火的“二传手”。拜登也亲自下场,犀利批评巴基斯坦是“全球最危险的核国家”。巴方却高高举起威胁,公开警告“不排除使用非常规手段”。这时候,全球局势才猛地明白:巴基斯坦的真正杀招不是经济、不是反恐,而是核按钮。盟友再铁,看见核牌都得多系一条安全带!
前面埋下的疑问此刻都成了答案:巴基斯坦不是谁的棋子,而是棋盘上的搅局高手。平衡各家,讨价还价,关键时刻敢“赌上全家桶”,怪不得《经济学人》说它是“精明投机者”。
暂时的平静往往比风口浪尖更让人心慌。一边是大国坐下来商量,试图让克什米尔危机降温,一边巴基斯坦却步步紧逼:不给水,就打情感牌煽动民众;国际调停时表面示弱,私下继续坐收渔利。老百姓看着河水快断、经济停滞、外援缩水,心里像被吊在半空不着地。谁都以为,只要“核武器”还在,巴基斯坦就能稳坐南亚“安全阀”。可事实呢?越是依赖核威慑,谈判桌上就越硬气,一不小心就玩成“谁先眨眼谁输”。时间越久,分歧越深。印度、美国甚至连中国、俄罗斯都开始怀疑:“咱们到底和谁在谈?”就像打麻将,大家围着桌子谁都不敢给巴基斯坦点炮,它却老在最后一张牌上扯青。
意外更大。经济本来是悬着一根绳子,结果巴方连“中巴走廊”都动起了歪脑筋。安全是口头禅,可钱都进了军队,民生一团糟。外面以为局面缓和,其实巴基斯坦“危机存量”越攒越大:社会矛盾、暴力袭击、外资谨慎观望。这种假装“岁月静好”的稳定,谁都看出来只是纸糊的一层窗户纸。分歧越扯越开,信任越来越稀薄。哪天风再吹大点,一切可能又重演。当下的南亚,就是一锅越炖味越冲的杂烩粥。
瞧瞧,有智慧的国家就是不一样,花样翻新一直在线。这么想,凡事都能两边讨好,一面收钱一面玩虚实,简直是外交界的“六边形战士”。有人说,巴基斯坦爱谁谁,反正能活就行。这一操作,既能让别人揣着明白装糊涂,也能靠着核威慑让大家头疼。可问题是,自己家民生一塌糊涂,还总想靠外援和威胁过日子,真能长久?照这个思路下去,中巴项目出问题——“小意思,换个理由往后拖”;核按钮一扣——“世界安全我说了算”;克什米尔争端又来——“先喊和平后打架”。不得不夸,左右逢源的本事,真是让盟友的心都凉了几分。要是世界都跟巴基斯坦学,国际关系岂不是成了唱双簧?
说到底,有人觉得巴基斯坦的“现实外交”就是灵活机变:今天做兄弟,明天翻脸,后天再握手,有啥不可以?可也有人质疑,这样“两面三刀”,结果就是不长久。中国和其他大国到底是应该继续纵容这种“多边投机”,还是狠狠敲打来点真章?如果有天克什米尔再起波澜,巴基斯坦真会为了“铁杆兄弟”放下核牌,牺牲自己利益吗?你认为外交就该精打细算,还是适可而止?来留言区发声,外交到底靠什么?我们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