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5岁提前退役,他才是孙颖莎的贵人,刘国梁见到都尊称前辈!
“这妮儿日后准能独当一面!”
2017年,江嘉良指着年仅16岁的孙颖莎说出这番话,现场的人都觉得他有点不靠谱。
一个连国家队主力都算不上的小姑娘,凭啥能扛起这个责任呢?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本来让人心里打鼓的小姑娘,还真把中国女乒的重担给挑起来了,愣是一路干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其实大多数人都不晓得,那时候江嘉良可是冒着被议论的风险,把自己的声誉都搭进去,硬是把她推到了大家面前……
用自己的名声,押一个十六岁的孩子
2017年,乒乓球圈里搞了个新鲜的比赛,叫T2联赛,这比赛挺有趣的,是国际乒联专门为年轻新人办的“试金石”,让他们有机会跟全球顶尖的选手较量一番。
那会儿,江嘉良这位被称作“乒乓王子”的老前辈,不光比刘国梁出道早,还担任了一支队伍的队长。
比赛当天,江嘉良带领的队伍碰上了“难关”,对手是当时在日方有势头的新星早田希娜,这位姑娘连胜多场,直接把江嘉良队的士气打得掉了一大截。
眼瞅着“局势吃紧”,本来安排的是让老资格、削球本事相当扎实的武杨去稳住阵脚。
江嘉良心里那叫一个着急,连连连输了,队员的气势都快没了,他琢磨着,是时候换个路子,来点新鲜的招数了。
他四下看了一圈,最后把目光落在板凳席上一位瘦瘦小小、才十六岁的姑娘身上——正是孙颖莎。
说实在的,那个时候的状况,让让这么个小丫头上场,简直就像是走投无路时想到的糊弄办法。
孙颖莎那会儿刚加入国家二队,根本没经历过什么国际大赛,没人知道她是谁,也没有积分、更没有名气,经验和战绩方面都不足。而对手嘛,正是风头正盛的日本主力选手。
让她出战?外头的人一听都觉得简直不靠谱。
不过江嘉良心里有自己的打算:这女孩和早田希娜差不多大,他也留意过孙颖莎,那丫头打球挺猛的,劲头十足,完全不像武杨那种以削球见长的打法。
他知道早田的速度很快,衔接也挺顺溜,硬碰硬的话,说不定能打乱孙颖莎的节奏。还有,他私底下打听过,孙颖莎在训练赛啥的比武杨还能赢,说明她有跟顶尖高手比拼的实力,而且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也挺足。
再说了,有个特别关键的地方,这种比赛本来就让新人出来历练,输了也不丢脸;但要是真赢了,那对整个队伍、他本人,甚至这个小姑娘来说,都是难得的好机会!
就在这种压力山大的情况下,不管队友还是周围的人都一脸懵圈,江嘉良硬是下定决心,把最后的翻盘机会都压在了这个“小姑娘”身上。
他指着场上那个瘦弱的身影,对着镜头慢悠悠地说:“这娃,将来可是得挑大梁的。”
这句话在当时那种艰难的处境下,说得既是打气,也是盼头,还带着点宽慰人心的味道。
那一局球,孙颖莎可真不是随随便便就拿下来的,人家早田希娜比她高了十一公分,俩人站一起,孙颖莎就像个小妹妹似的。
这一局开打,孙颖莎那股子初生牛犊劲儿真显出来了,压根没慌,发球精准又刁,反手一撕像刀子一样利落,痛快地赢下这一盘,打得对面都没反应过来。
早田明显没把这个个头不高的小姑娘当回事,结果太放松了。
不过很快,反应过来的早田可不是好惹的,她毕竟是日本重点培养的苗子,局势没多久就扭转过来了。
在实战中明显看出差距,孙颖莎一度陷入被动,完全没有还击之力,比分也很快被拉开了。
她知道,要是再输一局,整个队伍就彻底没希望了。
到了第三局,她一度占据优势,可没想到对手又把比分追到9:10,再差一点点就被淘汰了,就差一分呀。
在绝境之中,这个十六岁的姑娘不仅没垮掉,反倒眼神越发坚定了。她一点点咬住,比拼着硬生生把局点夺了回来。
这股劲儿冲上头,第四局完全成了她的主场秀,9:1的比分打得畅快淋漓,硬生生把比赛拉到了自己手里。
赢得比赛后,她面对镜头说出了那句大家都知道的话:“我就是要做主力,争世界冠军,拿大满贯。”
那会儿,没人会把这话当真,只觉得是年轻气盛的誓言,可她眼中的那股热情,是骗不了人的。
球场外的他,像个笨拙又心细的父亲
其实,江嘉良对孙颖莎的关照,远不只是在那次破格提拔上。
比赛中,他为她加油呐喊,情绪高涨时举起拳头,大声喊出“莎——莎——”,那种满满的宠溺,旁人忍不住笑说像在看自己家女儿打球似的。
场下,这份关爱就更显得细腻低调。有个大家广为流传的小插曲,真是让人听了忍不住心头一紧:
有回孙颖莎夜里训练到很晚,整个人都快撑不住了,随手把护腕扔在了地上,旁边的人谁都没反应,只有江嘉良悄悄地走过去,弯腰把护腕捡了起来。
他没说一句话,只是用干净的衬衫袖子,小心翼翼地把护腕上的灰尘擦掉,然后轻手轻脚地放回了她的球包里。
第二天,教练故作生气地“责备”孙颖莎,警告她说下次要是再乱扔东西,就要罚跑三圈。
孙颖莎低着头,心里却门清,这个嘴上说得严厉的江指导,背后其实可护她了。
那块弄脏了的袖口,据说她到现在还好好地留着。在运动员最平凡、最不起眼的时候,这样不用回报的关心,比啥技术传授都值钱。
后面的情况,大家都亲眼见证了。
从T2联赛那会儿一举成名到如今稳坐世界第一,孙颖莎一路流着汗、忍着伤,硬是把小时候说过的话一件件都做到了。
在多哈世乒赛拿下冠军后,她站在场上忍不住泪流满面,嘴里蹦出一句“确实特别不容易”,这话把过往那些努力和心酸全说出来了。
她变成了自己梦想中的模样,坚强、坚定,几乎没有什么破绽可言。
去年巴黎奥运会临近时,那位曾经豪言“只要身体还能行,打到四十岁都行”的姑娘,竟然逐渐常常提起要退役的事儿。
在重庆,她提到很羡慕退役之后能体验的那份城市的烟火气;在接受专访时,她还半开玩笑地说:“大概到三十六岁,你就采访不到我啦。”
这些话出自一个正处于巅峰状态的运动员之口,瞬间让无数球迷的心都悬了起来。
大家纷纷开始谈论“孙颖莎感谢现役”这个话题,既像是在挽留,也透着一份心疼。大家忽然察觉到,那个一直在场上奋战的“小魔王”,其实也会有想停一停、歇一歇的时刻。
实际上,许多人喜欢孙颖莎,拿冠军头衢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罢了。
令人感动的是,她走向采访区的路上,即使两手都拿着东西,也会想办法挤出一只手,和陪练的队友击掌表达谢意。
在录节目的时候,她总会看到桌上不小心洒出的泡泡液,第一反应就是用纸巾自己去擦,就算工作人员就在旁边也没在意。
她不仅会在比赛中关心受伤的对手,还会在场下耐心听完粉丝那些一时说不清楚的表白,然后轻声笑着说句“谢谢”。
有个大学老师,居然在上千人参加的毕业典礼现场,公开讲了段“表白”,细说她怎么成了学生们心里的榜样。
这样的影响,早就超出了体育的范畴。
以后何时告别赛场,全看孙颖莎自己咋想。她曾透露过希望能打到四十岁,也说过三十六七岁可能就离开,这些其实都不是关键点。
重要的不是别的,只要她一做出退出的决定,心里能坦然、满足,就觉得对得起曾经流过的每一滴汗水,对得起那些日日夜夜的努力,对得起自己许下的承诺,也对得起所有支持和关心她的人,那就够了。
有本事抓得住,那是天分;能看开舍得放下,那算有见识。
至于那位在微不足道的时期,就敢用名声为她铺路的伯乐江嘉良,看着当年自己“冒险”看中的那个小姑娘。
最终,她还是成了自己想成为的人,心里那份坚持也一直没丢,这大概就是对当年他那份独到眼光最有力的肯定,也是他收到的最好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