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的季前赛总能搅动球迷的心湖,特别是临近英超开战的时候,哪怕只是一场和埃弗顿的交手,都藏着那么多值得咀嚼的细节。我盯着这场比赛时,脑子里盘旋的全是这个赛季会不会又是“虎头蛇尾太不稳定了”。新阵容试水、新面孔上场,锣鼓还没敲热,场上就已经火药味扑面而来。姆贝乌莫首发、库尼亚顶中锋、布鲁诺-费尔南德斯左路游弋,这一套阵容光看名单就透着试验意味。我喜欢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总有一点眼前一亮的期待,也怕磕磕撞撞一地鸡毛。
开场没多久,气氛就起来了。阿莫林把姆贝乌莫放在前场右边闪转腾挪,中路交给库尼亚硬刚,左路扔给布鲁诺组织。身后站着乌加特和梅努这个组合,怎么看都像在押宝进攻端的新化学反应。现场没什么喘息,球一到曼联脚下,就在右侧走廊啪啪出短传还能再直接点吗?5分钟,点球机会就是这么干出来的,这里姆贝乌莫的启动速度和第一步触球干净得像刀切豆腐。
眼看新思路挺有戏,可惜魔鬼都在细节里。库尼亚顶在中间顶得住对方的身体冲撞,但只要节奏稍一变,他的球感和控球立马露底。姆贝乌莫更是被埃弗顿老油条一贴身,球丢得那叫一个利落。我一边皱眉一边想,这要是一换成英超硬仗,曼联怕是“准时掉线”。
比赛推进到20分钟后,曼联进攻的冲劲明显泄气,埃弗顿的冲击一浪高过一浪,这才看出来新阵其实漏洞不少。曼联的防线全靠五后卫轮番顶防,一旦体能下滑,右路往往直接被埃弗顿穿透。中场防守和逼抢也开始慢半拍,梅努和库尼亚在防守转换时被对方脚后跟轻轻一拨,直接被调到另一侧。紧接着乌加特在带球时被抢断,曼联后腰瞬间暴露,丢球几乎是水到渠成。我盯着局势,真有点替阿莫感到捏把汗。
这个阶段的曼联没了中锋强点,库尼亚、姆贝乌莫更像是临时救火队,能打花上半场,体能一掉,压力一松,进攻和防守立马分崩离析。中后场一旦扛不住,对手稍微一夹击,出球根本靠不起。全场曼联导演的那些流畅短传,也就只能在体能充足的前半小时稳定演出。心想这种阵型遇上英超“真刀真枪”,下半场分分钟翻车。
换人环节其实挺“被动”,阿莫林没有第一时间派上赫伊伦,而是让多尔古登场、把达洛特移回右路。姆贝乌莫下场后,翼卫身上的单兵压力更大。多尔古虽然能顶住一阵,但中路空得让埃弗顿又一次攻城略地。整体来一旦对方压上,曼联阵脚就开始乱,球员急于脱身、传球失误剧增,那种熟悉的“曼联下半场想保守却守不住”的场景又来了。
芒特替补登场,左边路顿时有点生机。布鲁诺中路聪明地向左路渗透,抓住时机把球喂到芒特脚下,后者把握住了得分机会。这个镜头让我重新燃起一点期待如果芒特能学会和队友身体对抗,或许能挺住一整个赛季?可这些年芒特老是在热身赛亮一亮,真到正规比赛,总是状态滑坡。心里打鼓,这回能指望他吗?

比赛剩下十来分钟,阿莫林的变阵又暴露出深层问题。没了中锋“板凳尔赫”这样的定海神针,进攻端难啃的骨头始终没有解决。库尼亚、姆贝乌莫各有优缺点,但帅到关键时刻,绣花枕头。临近终场,布鲁诺的一次中场失误险些送大礼,幸运的是没被埃弗顿反杀。补时阶段曼联两次边路强攻,也彻底没有转化成胜势。
2-2的比分板上钉钉,看似热闹,实则满是隐忧。我反复琢磨,这拨曼联如果新赛季还照搬这种边锋咬牙、前腰半吊子的组合,没有中锋支点、板凳深度,又能指望扛多久?细算下来,梅努和乌加特要轮换,替补就俩选择卡塞米罗和小将科利尔。揪心的不是前场,而是宽度深度,“伤一个就报废一组”的场面近在眼前。
没有明确的中后场引援风声,曼联只能指望用攻势扛掉防守短板。场面上的光鲜,背后的隐患重重。球迷永远看不够进攻大戏,问题是,打到半程还顶得住么?即便谢什科来了,也要融合适应,一着急,上来就撞大运;赫伊伦留下,可能稳点,但谁能保证各种磨合不出岔子?
作为主教练,阿莫林也是身不由己。赛前的期待和理想,看着场上少年们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实在替他说不出话。曼联路还长,这一仗只算夏天的小考,真正的压力和希望都在8月之后等着揭晓。您怎么看?曼联这样的季前赛表现,是不是已经提前预演了新赛季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