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发展非常快,大家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买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但与此同时,极端天气,特别是那种短时间内雨量惊人的大暴雨,也好像越来越频繁了。
每次大雨过后,新闻里、朋友圈里总能看到大量汽车被水淹没的画面,有的车像船一样在水里漂,有的直接在地下车库里被泡成了“潜水艇”。
看着这些,很多人心里都会冒出一个问题:每年这么多被水泡过的车,最后都到哪里去了?
会不会有人把它们修一修,换个新面貌,再偷偷卖到二手车市场里,让我们这些想买二手车的老百姓一不小心就踩了坑?
这个问题可不是瞎担心,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就拿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来说,有位先生,他有一辆开了好几年的丰田卡罗拉,平时爱护有加。
结果在一次城市内涝中,车子不幸被水淹过了车顶。
这种情况,修理的价值已经不大了,保险公司勘查后,直接按照全损给他进行了赔付。
车主拿了赔偿款,虽然心疼,但这事儿也算告一段落。
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一年后,他在自己公司的停车场里,竟然看到了那辆他以为早就被报废拆解的卡罗拉。
更让他吃惊的是,新车主还是他的同事。
这位同事告诉他,自己是花了八万块钱从二手车市场买的,车商当时信誓旦旦地保证,这是一位女士开的一手车,因为特别爱惜,所以车况极好,价格甚至比同年份的普通二手车还要贵上两千块。
听到这番话,这位同事的脸色可想而知,马上就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后续的维权之路走得非常艰难。
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就给我们揭开了泡水车流向的冰山一角。
要搞清楚这些车的去向,我们得先从源头说起。
当一辆车被水浸泡,特别是水位比较高,淹过了仪表台甚至车顶时,车主如果购买了相应的车损险和涉水险,就会向保险公司报案。
保险公司会派专业的定损人员来评估车辆的受损程度。
如果判断维修的费用已经接近或者超过了这辆车在二手市场的现有价值,就会被认定为“全损车”。
这时候,保险公司会按照合同约定赔付给车主一笔钱,同时,这辆车的产权就转移到了保险公司名下。
接下来,保险公司就要处理这些已经属于自己的“残骸”了。
它们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把这些全损的泡水车集中起来,通过专门的事故车拍卖平台进行公开拍卖。
这些拍卖会,可以说是各地二手车商们的一场盛宴。
他们对这些车的兴趣非常大,因为收购价格实在是太低了。
一辆在正常二手车市场价值十万块的车,作为泡水车在拍卖会上可能两三万、三四万就能拿下,这个利润空间是相当诱人的。
根据行业内的一些数据分析,在一些特大暴雨灾害过后,进入拍卖渠道的泡水车数量会激增,成交价格普遍只有市场价的三到四成。
车商们用低价把车拍回来,心里都有一本账。
他们会把车拉到自己的修理厂或者合作的维修点,进行一番彻底的“翻新”。
这个翻新过程,可不是简单的清洗和修理。
对于一辆被水淹没过的车来说,它的整个“神经系统”——也就是全车的电子线路和控制模块,都可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水是导电的,会造成各种电路短路,同时水中的杂质和后续的潮气会导致线路接头、电脑板的针脚等精密部件严重腐蚀生锈。
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些核心部件,虽然是金属的,但如果进水后没有及时处理,内部的机油和水混合,会形成乳化物,严重破坏润滑效果,导致机械磨损,甚至直接报废。
所以,修复一辆严重的泡水车,工程量非常巨大,需要把车辆的内饰全部拆空,晾晒、更换;要把全车的线束、传感器、电脑模块进行检查甚至替换;还要对发动机和变速箱进行分解清洗。
即便经过了这样一番大修,也很难保证车辆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很多隐患是看不见的,比如某个安全气囊的控制器受潮了,平时看不出来,但在发生碰撞的关键时刻,它可能就无法正常工作。
修好的泡水车,就像一个不定时的炸弹,今天可能这个功能失灵,明天可能那个地方报警,甚至在行驶途中突然熄火,这都是非常危险的。
除了走保险拍卖这条路,还有相当一部分泡水车会通过其他渠道流入市场。
比如一些车子泡水程度不深,没有达到全损标准,或者车主没有购买涉水险,保险公司不赔。
这时候,车主面临一个两难选择:是花一大笔钱去修,但心里总有个疙瘩,担心修不好,以后开着也不放心,再卖的时候价格也会大打折扣;还是干脆认赔,以一个极低的价格,直接卖给那些专门收事故车的车贩子。
很多车主为了省心,都会选择后者。
车商收来这些车后,同样会进行一番精心的伪装和翻新。
他们会用专业的清洗剂和大量的香薰来掩盖车内那股挥之不去的霉味,把生锈的座椅支架、螺丝打磨后喷上漆,更换掉发霉的地毯和座椅海绵。
一番操作下来,从外观和内饰上看,普通人根本难以分辨。
然后,他们就会把车投放到二手车市场,编造一个完美的故事,用一个比正常市价略低但又不算太离谱的价格来吸引买家。
很多消费者抱着捡便宜的心态,很容易就中了圈套。
更隐蔽的一种流向,是把泡水车“化整为零”。
对于一些损坏得实在太严重,连修复价值都没有的车,或者是一些黑心商家为了规避整车出售的风险,会选择把车子直接拆解,卖零件。
虽然整车不行了,但像车壳、车门、轮胎、轮毂、三元催化器等一些零部件看起来还是好的。
这些“拆车件”经过清洗和简单翻新后,就会流入各大汽配城和网络销售平台,以“原厂拆车件”的名义低价出售。
这不仅对二手车购买者造成威胁,也给广大需要维修车辆的车主带来了安全隐患。
比如,一个被水泡过的刹车分泵,内部可能已经有了锈蚀,影响活塞的回位,关键时刻可能会导致刹车失灵。
一个泡过水的安全带,织带的强度可能已经下降,卡扣内部的弹簧也可能生锈失效,在事故中无法起到保护作用。
这些质量参差不齐的零部件混迹于市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汽配行业秩序,也给道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了解这些情况至关重要。
尤其是在准备购买二手车时,一定要多长个心眼,不能只图价格便宜。
学习一些基本的鉴别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可以拉开所有安全带,检查末端有没有水渍或霉斑;趴下身子用手电筒照一下座椅下方的金属滑轨和螺丝,看看有没有异常的锈迹;掀开后备箱的备胎盖板,仔细检查角落里有没有泥沙残留或水痕。
当然,最可靠的办法,还是在购车前,花几十块钱通过正规渠道查询一下这辆车的维修保养记录和出险记录。
如果记录显示车辆曾经有过涉水理赔,那就要高度警惕了。
如果自己实在不放心,最好还是花点钱请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车辆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让专业的人来帮你把关。
毕竟,买车是件大事,它不仅关系到我们的财产,更直接关系到我们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在这件事上,怎么谨慎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