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俄富豪曾劝说普京:中美即将摆明,俄与美交好后可收渔翁之利
发布日期:2025-09-19 02:53:52 点击次数:99

俄罗斯铝业巨头德里帕斯卡在2024年夏季通过公开渠道表达了对俄乌冲突的看法,他建议俄罗斯考虑调整外交方向,优先结束军事行动,并探索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和解路径。这种观点将中美两国间的战略分歧视为关键因素,认为俄罗斯若能在其中保持中立,就能从中获取经济利益。

这种建议反映出部分俄罗斯商业精英对制裁压力的现实考量,但也暴露了其对全球格局的片面理解。中美关系虽存在竞争,但通过对话机制逐步管理分歧,而中俄伙伴关系则已成为维护欧亚稳定的重要支柱。

德里帕斯卡的论述虽源于个人企业困境,却忽略了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以及俄罗斯与西方历史摩擦的深层根源。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已持续超过三年,这场对抗不仅消耗俄罗斯资源,还引发全球供应链调整。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通过多轮制裁,针对俄罗斯能源、金融和科技领域,累计冻结资产超过3000亿美元。

俄罗斯经济虽转向东方市场,2024年GDP增长约3.6%,但通胀压力和劳动力短缺仍显突出。中国作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2024年突破2400亿美元,能源进口占比超过60%,这为俄罗斯提供了缓冲空间。

德里帕斯卡的企业,正如俄罗斯铝业公司,深受制裁影响,其全球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15%降至2024年的约7%,原材料进口成本上升近20%。他建议结束冲突以换取制裁缓解,类似于商业谈判中的让步策略,但这种路径需评估美国政策的连续性。

历史上,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起逐步升级,2022年后扩展至二级制裁,覆盖第三方交易,这显示出华盛顿的战略意图并非单纯经济施压,而是旨在重塑欧洲安全架构。

德里帕斯卡将中美关系演变作为论据,指出两国在经贸、科技和南海领域的分歧正加剧。他认为,一旦中美对抗升级,俄罗斯与美国修复关系,就能扮演调解角色,获取重建乌克兰或亚太基础设施的合同份额。

这种“渔翁得利”的设想,源于他对中美贸易摩擦的观察:自2018年起,美国对华关税从10%升至25%,但2025年上半年通过日内瓦会谈,美方同意分阶段降至15%,贸易额仍保持在5000亿美元以上。这反映中美通过磋商机制管理竞争,避免全面脱钩。

中国出口增长7%,制造业韧性强,而俄罗斯资源出口虽稳定,却依赖单一管道。德里帕斯卡忽略了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特征:中国强调互利合作,推动RCEP和“一带一路”,而非零和对抗。

相比之下,俄罗斯与美国的摩擦更具意识形态色彩,2024年欧盟追加铝业禁令,使德里帕斯卡企业利润下降15%。如果俄罗斯转向西方,可能面临类似2014年后G8排除的孤立风险,这种转变并非简单经济计算所能涵盖。

德里帕斯卡的建议低估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度。自2022年起,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机制框架下,深化能源、科技和金融合作。2024年,中俄联合军演次数达15次,远超2012-2014年的9次,这增强了欧亚安全协作。

俄罗斯转向亚洲市场,中国进口俄石油达1.1亿吨,同比增长25%,这不仅缓解了俄罗斯制裁压力,还稳定了全球能源价格。德里帕斯卡的企业虽受益于此转向,2024年对华铝材出口增10%,但他更倾向西方市场,因为欧洲曾占其销量的40%。

不过,美国的“印太战略”旨在围堵中国,2025年军演频率升至20次,若俄罗斯倒向美方,将被卷入亚太博弈,这对俄罗斯主权构成威胁。中国始终主张多边主义,推动联合国框架下和平解决俄乌冲突,2025年8月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强化了区域互联互通,避免大国对抗外溢。

中美“即将摆明”的判断,在德里帕斯卡论述中被放大为对抗高峰。他引用南海巡航冲突从2023年的5次增至2025年的15次,认为这将分散美国资源,俄罗斯可从中斡旋。

事实是,中美高层沟通频繁,2025年6月伦敦会谈后,美方降低对华汽车关税10%,显示谈判迭代。中国在量子计算投资500亿美元,美国600亿,竞争并存合作空间。俄罗斯的独特优势在于资源储备,石油占全球20%,若与美交好,可出口增15%,但需权衡安全代价。

德里帕斯卡的建议分三步推进:2024年底局部停火,2025年初高层会晤,之后调解中美摩擦。这种渐进类似于企业并购,但地缘现实更复杂。俄罗斯军事实力更新,S-500系统部署80%,坦克产量增50%,但经济增速从3%降至1.5%,德里帕斯卡的商业导向未触及核心利益。

从长远看,德里帕斯卡建议忽略了多极趋势。2025年BRICS扩员,金砖贸易超40%,中国主导。中国不卷入零和,俄乌调解中提出十二点计划,获国际认可。

俄罗斯若转向美,将面临欧盟能源禁令延续,经济恢复慢。中国“一带一路”投资俄罗斯超500亿,基础设施升级明显。这种伙伴远超短期渔利,德里帕斯卡的商业视角需融入国家战略考量。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