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介绍
半导体巨头三安光电,出手拟 2.39 亿美元,收购海外公司
发布日期:2025-08-07 00:30:23 点击次数:195

三安光电砸2.39亿美元抄底海外巨头! 每三辆车用的LED灯就要姓“中国”了? 三安光电,这个中国LED芯片的扛把子,突然联合马来西亚小伙伴Inari公司,甩出2.3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亿多),要一口吞下荷兰的照明技术大厂Lumileds! 这家Lumileds啥来头? 简单说,你家车灯、手机闪光灯、高端商场的大灯,很可能就是它造的。 全球每三辆汽车里,就有一辆用着它的车灯LED芯片。 这笔买卖要是成了,三安光电可不止是买了个公司,更是直接撬开了欧美高端市场的大门,中国半导体在国际上“买买买”的野心藏不住了。

交易的核心框架很清晰:

三安光电作为主控方,拉上马来西亚上市公司Inari Amertron Berhad,双方按74.5%和25.5%的出资比例,在香港搞了个专门的收购公司(SPV)。 这个新公司准备掏出2.39亿美元,目标直指Lumileds Holding B.V.的100%股份。 目前这笔交易已经经过三安光电董事会的拍板同意,接下来还需要拿到股东们的支持票,更重要的是,得闯过中国发改委、商务部和欧盟反垄断机构的审批大关。

被收购方Lumileds来头不小。 它可是从荷兰百年巨头飞利浦的照明业务里独立出来的亲儿子,专门啃高端市场“硬骨头”。 主要干三件事:给汽车造灯(车规级LED)、给手机相机做顶级闪光灯模组、还有特种照明(比如舞台、高端建筑)。 人家手里握着的不是普通灯泡,是1500多项LED领域的核心专利,更关键的是掌握汽车电子领域最苛刻的AEC-Q102质量标准认证。 它的工厂稳稳扎根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客户名单更是豪华:德国大众、日本丰田、韩国现代起亚这些全球主流车厂都是座上宾,手机圈里苹果、三星的高端型号闪光灯也离不开它。 市场调研数据摆在桌面Lumileds的车灯用LED芯片全球占有率高达31%,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

那三安光电为啥要下血本买这家“洋媳妇”呢? 压力与野心同在

作为国内LED芯片的绝对龙头,三安光电这几年日子有点紧巴巴。 从2022年到2024年,公司利润一路下滑,累计跌得只剩底裤,行业内卷的价格战和低端芯片产能太多是主因。 三安手里造芯片的技术一流,但短板也很扎眼在更赚钱的成品封装模组,尤其是车规级这种高壁垒领域,能力和客户资源都跟国际巨头有差距。 收下Lumileds,就像拿到一把金钥匙,瞬间填补了技术空白点。 最关键的是,直接继承了人家经营20多年的全球客户资源网,省下了自己从零开始打欧美市场的时间成本。 根据规划,整合完成后三安的海外收入要翻倍,从现在的15%左右冲击30%。 他们还算了个账,准备把中国成熟的、成本更优的LED原材料供应链导入Lumileds的生产环节,同时提升产线自动化水平,把Lumileds当下只有7.81%的惨淡毛利率,硬生生往20%以上拉。

但天下没有免费午餐,这块“肥肉”可能带刺

Lumileds好看的光环下,藏着不容忽视的财务窟窿。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它亏了6700万美元,到了2025年一季度,继续亏了1700万美元。 原因不复杂:主要生产中心放在欧洲,面对近年的能源价格暴涨扛不住,工厂产能利用率低得可怜。 而且公司62.5%的负债率看着就心跳加速,三安这边除了掏2.39亿买股份,还得额外准备4100万美元塞进去填运营资金的黑洞。 所以这笔买卖实际相当于用2.39亿美元买了当时净资产1.93亿美元的Lumileds,溢价不算太离谱,但得先烧钱让它活过来。

收购完成后的管理更是难啃的骨头

两家公司,一个是中国本土崛起的制造狂魔,一个是积淀深厚的欧洲技术贵族,从开会风格到决策流程都可能格格不入。 让欧洲工程师心服口服地跟着中国老板跑,三安这方面是个“小白”,没有真正操盘跨国企业的经验。 更悬的是,Lumileds的欧洲团队一看金主换成东方脸孔,大批核心人才会不会提桶跑路? 这些都直接关系着整合的成败。 三安内部给Lumileds扭亏计划定的时间表是2026年,压力山大。 地缘政治风险则像一个随时可能拉响的警报。 Lumileds被中资看中并非第一次。 早在2016年,就有中国买家想买,结果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国家安全”名义强行叫停。 这次三安学精了,拉上有官方背景的马来西亚伙伴Inari共同出手,就是想尽可能绕开政治雷区。 但这颗雷还是可能爆:一旦美国咬定Lumileds的技术太敏感,不准其美国工厂业务转移或技术对华输出,三安的钱可能就打水漂了。 或者美国再来个审查通不过,整个交易就得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