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一、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
3.目的: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4.代表人物:⑴中央代表:奕⑵地方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5.口号:“自强”“求富”。
6.内容:
7.影响: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8.结果:⑴结果: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标志: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
⑵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②主要原因:由于清朝政治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
二、边疆危机
1.美日侵略台湾
2.收复新疆
⑴原因:
①外因: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并得到俄、英两国支持。俄国还于1871年出兵占领新疆伊犁地区。
②内因: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力主收复新疆,被清政府采纳。
⑵经过:
①击败阿古柏:1876年,左宗棠指挥清军刘锦棠部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北疆,然后攻克达坂城等地,挺进南疆。清军于1878年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领土
②收回伊犁:随后,清政府通过外交谈判,收回被俄国侵占的伊犁地区大部分领土,但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1万多平方千米土地,并付出大量赔款。
③新疆建省:1884年,清政府改称西域为“新疆”,建立新疆行省。意义:新疆建省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3.中法战争
⑴爆发:19世纪中后期,法国侵略越南后,刘永福受越南邀请,率领黑旗军助越抗法,多次取得胜利。1883年12月,法国对驻守越南北部的清军发动进攻。中法战争爆发。
⑵经过:
①马尾海战:1884年8月,法国舰队在司令孤拔率领下突袭福建马尾军港,大部分军舰被击沉,马尾船厂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
②进攻台湾与镇海:与此同时,法军攻占台湾基隆港,进犯淡水。督办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部抵抗,击退法军。法军还袭扰浙江镇海,被中国守军击退,孤拔被击伤毙命。
③镇南关大捷:1885年3月,清军在老将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并收复越南谅山等地,扭转了整个战局。
⑶结果:清政府派李鸿章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同意中越边界开埠通商,中国以后修筑铁路要同法国人“商办”等条件。从此,法国的势力侵入中国云南、广西。
⑷台湾建省:1885年,清政府决定撤销台湾府,建立台湾行省。台湾建省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地位,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