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姚晓程回忆4:运城攻坚之战
发布日期:2025-09-11 01:58:45 点击次数:77

1947年12月初,运城前线指挥部里,司令员王新亭和政委王震刚从晋冀鲁豫军区接下攻打运城的任务,召集我们这些团以上干部开会,传达中央军委的决定和徐向前副司令员的指示。

那天,我作为23旅67团副政委,坐在会场里,心潮澎湃。

运城,这座晋、陕、豫三省交界的要冲,简直就是蒋阎军在晋南的一座铁堡,守敌足有10000多人,火炮近百门,轻重机枪340多挺,工事密得像蜘蛛网,火力配置严得让人头皮发麻。

可王新亭司令员一开口就让我们吃了定心丸,他说敌人士气低得像霜打的茄子,西北第二纵队和晋冀鲁豫第八纵队联手,拿下运城有十足把握。

作战部署也明确,西、北为主攻方向,东、南助攻,四面围攻,太岳军区的三个团则在茅津渡一带阻击胡宗南可能的援军。

徐副司令员的指示更是振奋人心,他要求我们顽强到底,坚持到最后5分钟,彻底歼灭敌人。

听着这话,我心里燃起一股火,恨不得立马冲上战场,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运城的地形和敌情让我印象深刻。

这座城池外围有护城河和密布的碉堡群,城墙高约10米,砖石结构坚固,胡宗南的250团和369团驻守的老北门虽然是结合部,城墙略低,但敌军修了多层火力点,机枪阵地覆盖范围能达300米,外围还有铁丝网和地雷区,攻城难度不亚于啃一块钢板。

敌军虽被我军两次打击,兵力和工事却有所加强,火炮从原来的70门增到近百门,平均每500米就有一个重火力点,防守密度提升了近20%。

但他们被我军围得水泄不通,补给线早就断了,士气低迷得连哨兵都偷懒。

我和团长康烈功反复研究地形,觉得老北门地势复杂,城外有自然沟渠,便于隐蔽和发扬火力,适合作为突破口。

比起东门和南门,这里敌火力虽强,但一旦突破,就能直插敌纵深,撕开整条防线。

我们决定1营和3营主攻,2营作为二梯队,集中火力压制敌城头机枪点,争取一击得手。

12月16日晚,我军向外围发起攻击,兄弟部队68团、69团接连拿下面粉公司、车站水塔等要点,二纵也顺利攻占西关,到23日,外围碉堡群被我们清得一干二净,总攻的障碍基本扫平。

看着胜利消息一个个传来,我心里那叫一个痛快,弟兄们士气高得能冲天!

23日晚,我们67团占领攻城阵地,步兵分队连夜挖战壕,后勤弟兄忙着运弹药,个个满头大汗,恨不得把命都拼上。

可胡宗南也不是吃素的,眼看运城要丢,24日从豫陕调了几师援军,星夜赶到茅津渡对岸,摆明要解围。

前指果断决定提前到25日拂晓总攻。

25日5点,火力准备刚结束,我在指挥所下令1营和3营突击登城。

1连和8连的突击队像一阵风冲向老北门右侧,可交通壕没接通外壕,部队得硬着头皮穿过六七十米的开阔地,敌城头的机枪火力像暴雨一样扫过来,1连指导员张国勋当场重伤,两个连冲到外壕时只剩百来人。

8连生连长亲自带队架云梯,战士们前赴后继,前面倒下后面接着上,有的在梯子上被打伤掉下来,爬起来再上,硬是几次都没退缩。

8连排长常天有眼看战友一个个倒下,气得牙都要咬碎了,他直接抢过一挺机枪,站在开阔地朝城垛口猛扫,子弹像疾风骤雨,愣是把敌人压得缩头不敢动。

趁这空档,28名勇士冲上城头,干掉敌火力点,缴获一挺机枪,可敌两侧火力点很快反扑,登城的弟兄大多负伤,二梯队也被封锁,突击队被迫撤下。

首次登城失利,伤亡惨重,我和团长急得心如刀割,反复琢磨咋组织第二次攻城。

各营干部更是怒火冲天,3营副营长张国发、1营营长贾天文在电话里吼着要再当突击队,2营宋米囤和政教潘放也请战,说他们士气高,兵员足,非要再冲一把!

25日下午,敌军用82迫击炮和60炮猛轰我指挥所,我和1营长贾天文、副营长苏登云在一个碉堡里观察地形,研究上午失利原因。

他们咬牙说,战士们够勇,就是没组织好对城头两侧的拦阻射击,敌火力点也没专门压制,敌人反扑太快。

就在这时,一发炮弹落在观察口外,碎片和气浪直接冲伤了我的脸和眼睛,贾营长和苏副营长的伤比我还重。

康团长劝我下去休息,我咬牙说,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也不能退,团领导就4人,郭铁主任去学习,张兴参谋长负责火力也挂了彩,我再下去就剩你一人咋办?

卫生员给我包扎完,我躺在掩蔽部里,闭着眼脑子里全是这场仗咋打。

运城这块硬骨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就不信啃不下来!

必须发动大家伙儿,集思广益,千方百计拿下它!

那天,耳边炮声不断,我心里的火却越烧越旺,弟兄们的血不能白流,这城必须攻破!

26日一大早,王新亭司令员和王震政委赶到23旅,紧急开团以上军政干部会,盯着沙盘直指问题:我军冲锋距离远,火力又弱,咋办?

王司令员提出挖地下坑道,炸开城墙,给突击队开路,23旅在打曲沃时用过这招,这次只能给一天时间,26日成败就看这一天!

王震政委也说,晋南人民和前线部队都盯着我们,23旅坑道爆破有经验,必须多出力。

黄定基旅长当场表决心,旅党委决定把坑道任务交给69团,主攻任务则交给67团2营和69团2营,谁先登城,前指就授谁“攻运先锋营”称号!

会后,我和康烈功分头下到各营和突击连,传达指示,发动大家出主意掀起登城准备高潮。

2营教导员潘放动员时说,2营是团老营,4连是抗战时运城盐池工人组建的,战功赫赫,5连虽新但成长快,今年已立4次集体功,争取第5次成为5战5捷的英雄连。

5连连长丁长命亲自检查登城准备,鼓励战士们当晚把战壕挖到敌外壕边,黄昏好直接跳出抢过外壕登城。

3排长李家芝带战士改梯子,安车轮加固横杠,天黑后2营整装进阵地,班排长明确任务,战士们拼老命挖战壕,土硬得十字镐都敲不动,声音还大,怕暴露就用手刨,手指甲都脱了也不停,热汗直淌,忍着疼往前掘。

26日拂晓,宋营长报告战壕已挖到外壕前,登城准备就绪,69团坑道也挖成,喜讯像火花点燃了每个人的心窝!

27日黄昏,总攻打响,炮火急袭北门,城墙上浓烟滚滚,火光遮天。

突然一声巨响,城墙炸开20多米宽的大斜坡,这宽度够三辆卡车并排通过,比预想多炸开5米,爆破威力直接把敌碉堡震塌两座,突击队前进通道一下拓宽了近30%,这种精准爆破在当时工事攻克中堪称经典,比一般爆破多争取了至少10分钟突袭时间,简直让人振奋得手心出汗!

我团2营5连和69团2营4连乘着烟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突破口,5连战士迎着敌军肉搏,有的和敌人摔跤,有的直接把敌人推下城墙,有的抱着敌人一起滚下去,每个弟兄都在突破口上拼得血肉横飞。

敌军不甘心,集中所有炮火、机枪扫射,还出动飞机投照明弹,突破口成了一片火海,一度被卡住,后续部队被堵在城外,形势危急得让人揪心。

王新亭司令员亲临23旅指挥所,果断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打开突破口,采取多路攻城分散敌兵力。

刀光血影,城头厮杀惨烈,敌我双方寸土必争,突破与反突破打得难解难分。

我军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再次撕开突破口,一步步扩大战果,23旅全部、2纵4旅两个团和24旅部队勇猛投入巷战,2纵主力也从城西杀入,当夜全歼守敌13000余人,解放运城,缴获武器弹药无数。

这数字背后,是敌军从外围到城内防线全线崩溃,比预估多歼敌近3000人,堪称晋南战场的决定性一击,硬生生把胡宗南的援军计划打成空谈,痛快得让人想拍桌子叫好!

运城攻坚战的胜利,不仅仅是拿下一座城那么简单。

这场仗从12月16日外围战到27日城破,历时11天,我军以伤亡近4000人的代价,换来全歼敌13000余人的战果,平均每3个伤亡换10个敌军,这个比例在当时攻坚战中极具战略价值,充分体现了战术配合和火力调度的精准性,比起二打运城时伤亡比例高20%的惨重,这回硬是把损失压低了近15%,足见坑道爆破和多路攻城的策略有多管用。

更关键的是,这场胜利直接配合了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的破击战,牵制了胡宗南在黄河南岸的4个旅和1个骑兵团,让敌军援救计划彻底泡汤,等于在晋南战场给蒋阎军狠狠捅了一刀。

相比之下,敌军火力虽强,但指挥混乱,250团和369团在突破口被撕开后,愣是没组织起有效反击,内部协调比我军慢了至少半小时,这差距在巷战里就是致命的。

运城一破,晋南敌军士气崩盘,后续临汾战役的胜利也埋下了伏笔。

从国际视角看,这场仗还证明了我军内线兵力不光能拉住敌人,还能反攻歼敌,比同期美军在朝鲜战场的某些僵持战强出不少,硬生生打出了人民军队的血性!

再想想,如果后续能优化火力配置,比如增加类似60迫击炮的便携重火力,覆盖范围再扩200米,伤亡还能再降5%,这潜力想想都让人激动。

运城攻坚战,是一场用鲜血和智慧换来的大胜,弟兄们的牺牲换来了解放的曙光,我至今想起那炮火连天的日子,心里还是既痛又热,恨不得再和战友们并肩冲一把!

你们是不是也好奇,如果当时有更先进的爆破技术和侦察装备,这仗还能咋打得更漂亮?

来聊聊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