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德州的户外工人在40℃的高温下,带着义乌产的太阳能风扇帽子享受凉快的时候,谁能想到这顶售价40美元的“清凉神器”居然是中国义乌的一位技校老师搞出来的呢?
真是让人惊掉下巴啊!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顶帽子在 TikTok 上的播放量居然在一天内突破了九百万,订单排到八月份,预计一年能卖掉五十万顶!
这背后,中国的制造业一下子从流水线上的小跟班,摇身变成了摇滚明星!
美国那小院里的热销货:太阳能风扇帽是咋在美国市场横着走的!
在德克萨斯的一个小院子里,老爸正埋头烤肉,满脸都是汗,女儿一边笑着一边给他扔来一顶会吹风的太阳帽。
当清风一吹,老爸就像中了彩票一样,手舞足蹈得像个小孩子——这段短视频在抖音上火得不得了,24小时播放量一口气上了900万,评论区全是“这玩意儿在哪儿能买到?”的询问。
这一顶帽子是义乌那个搞帽子的森外公司制造的。
创始人江泳滔的手机响得像是过年放鞭炮:“速卖通、亚马逊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6条生产线哐哐响,订单排到八月,今年预计能卖出去五十万顶帽子!”
这种在淘宝上只要四五十块的帽子,跑到国外竟然卖到四十美元(差不多两百八十多块),溢价都快翻五倍了,结果还是一抢而空,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
核心在于把握需求:夏天美国热得像蒸锅,户外的打工人急需个“移动冰箱”,而森外的太阳能风扇帽恰好对症下药——顶上有太阳能板,续航杠杠的,风力还有三档调节,能应付烤肉、工地施工等各种情况。
二、从技校老师摇身一变,成了跨境生意的超级巨头:15 年翻盘的传奇!
这事儿得回溯到十五年前的那阵子了。
在2010年,技校的老师江泳滔听到老婆一句“我想当老板娘”的玩笑话,立马甩掉了那份稳稳的工作,带着2000块去义乌拼搏!
他在西安摆摊的时候,像个老鼠闻到奶酪一样,立马察觉到电商的机会,成了那儿最早一批在淘宝上卖东西的家伙。
为了找到好的货源,他在广州的批发市场里蹲了整整三天三夜,才花了200块钱从一个物流小兄弟那儿听到消息:“帽子的制作地在义乌!”
坐了16小时的绿皮火车,江泳滔在义乌商贸城弄了个10平米的小摊,专门给淘宝商家提供“快件小服务”。
当其他人还在琢磨着怎么批发的时候,他已经能在三天之内根据淘宝店主的要求,推出新款了!
2013年,很多淘宝卖帽子的老板都跟他进货。
真正的拐弯在2015年那年!
一位美帝的买家逛我们工厂,指着车间嚷嚷:“小、小、不可以!”——虽然样品看着合格,但这小作坊根本接不了大单呀。
江泳滔狠下心,撸袖子把房子卖了,拿出一百万把厂房搞得像飞机场一样!
这招真刺激,让森外变成了不再是夫妻档的小店,而是变身成了一个大牌供应商!
三、扎心了,满足彩蛋:这就是“吃香”的中国制造秘诀!
森外的热销秘诀,藏在三个“准”字里头:
需求一目了然:美国热得像锅里的蚂蚁,搞个太阳能风扇帽子;爱钓鱼的朋友们,咱们设计了能拆的面罩;爱爬山的小伙伴们,给你们推出轻便快干的装备!
场景甩得贼准:在抖音上,森外靠着“烧烤降温”“工地清凉”等日常场景的短视频,让产品自己拉呱。
渠道精准:在亚马逊上玩命推极简白底图;在 TikTok 上狂甩亮眼时尚单品;在 1688 开了六家各具特色的店铺,兵分多路,顾客全包圆!
这种精准简直厉害,森外一口气搞出了好多热销产品:2015 年的防晒披肩帽,十年下来卖出了超百万顶;2021 年的快干渔夫帽,现如今每月都能卖个过万!
江泳滔说:“热门的东西总有一天会过期,但洞察需求的本事可长久持久。”
四、打破价格竞争:从代工厂变身品牌王者!
随着外头生意火爆,同行们干起了价格大战,森外的利润蹭蹭地下滑,简直跟被砍了一刀似的。
2023年的行业冷风一吹,江泳滔一咬牙,狠心舍弃了30%的低端货,专心搞专业户外防护,决心专注于男士户外帽子。
品牌化的开端就是要把东西弄得更好:布料加点防蚊的材料、石墨烯,功能自然提升;做工方面用上无缝热封和激光切割,耐用性直接爆表!
第二步就是要把场景分开搞定:给钓鱼的人搞个可以拆的面罩,给爬山的人开发一套轻巧的装备。
第三步就像是卖货的分工:亚马逊那边走的是简约路线,TikTok专卖的都是什么潮流小鲜肉,钓鱼帽店则专门照顾那些爱钓鱼的特别朋友。
现在,森外的产品竟然卖到快一百个国家去了,90%的生意都是来自外国,年收入动辄几亿块!
更让人自豪的是,他们为帽子里面装了两个风扇申请了专利,还有冬天热帽正在研发中,准备把“中国温度”的生意从夏天推到冬天!
第五,展望未来:义乌的制造业准备去称霸全球了!
在义乌,关于“户外降温”的抢地方开打了,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从布料变新玩意儿开始,森外和同行们可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工厂造出了凉快的帽子,有的则研究出能随身携带的折叠款。
外面的人呀,早就盯上那遥远的北欧滑雪场和阿拉斯加的渔村了!
江泳滔的志向简直透亮:“咱中国的工艺活儿不少,缺的就是那份把东西做到顶呱呱的耐心!”我打算把森外搞成全球最牛的户外帽子牌子!
需求调研:精准摸透美国热得像蒸锅的天气里,大家对户外降温的渴望,把咱们国内的小东西整得像火箭一样飞出国门,成个大热门!
供应链革新:从家庭小作坊变成大规模工厂,靠着扩建厂房和专注品类,让竞争力蹭蹭上涨!
品牌要改头换面啦!甩掉那些低档货,专心搞高端防护!靠着多家店和不同场景的布局,咱们要把价格提起来,让别人心甘情愿掏钱!
搞点新花样:借着 TikTok 等搞笑平台,用生活化的小视频来“推销”,让产品自己来唠叨。
在义乌这块神仙地方,跟森外差不多的公司们,正忙着一针一线地给中国品牌在世界上画地图呢!
当一顶顶挂着“中国智造”标牌的帽子,在外国街头飘扬,成了时尚与实用的代名词,映入眼帘的不仅是生意火爆,还是中国制造从代工小弟摇身变大咖的光辉蜕变。
你尝过哪些让你捧心口惊呼“这可真是国货之光”的中国好东西?快来评论区抖个乐子,把你的奇闻妙事告诉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