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为报靖康之耻,南宋手段有多狠?灭其国,将百万金人弄到只剩十万
发布日期:2025-07-18 16:59:30 点击次数:115

1127年1月9日那天,发生了靖康之变的大事儿。金兵头儿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带着军队,打下了北宋的首都开封。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都被金兵给抓走了。

接着,金兵在开封呆了三个多月,他们到处放火、杀人、抢劫,什么坏事都干,把开封城抢了个精光。他们还搜刮了大量金子银子,连北宋朝廷的钱库都被他们搬得干干净净。

4月20号那天,金兵开始往南撤,他们硬拉着徽、钦两位皇帝,还有后妃、皇族成员、文武百官等好几千人,加上乐队的乐师、手工艺人、男女老少百姓,总共差不多十万人,一起往北边走了。路上他们还抢了不少书籍地图、珍贵宝物,北宋就这么完蛋了。

金兵打道回府后,北宋的皇族可遭了大罪。徽宗和钦宗两位皇帝被囚禁了起来,而那些妃子、公主呢,就成了金人的囊中之物,任意摆布。更过分的是,金兵还搞了个叫“牵羊礼”的羞辱仪式,硬是让徽宗、钦宗还有一堆嫔妃们赤膊上阵,跟战利品似的被献上去。

最后,徽帝和钦帝都在金国丢了性命,北宋的好多皇室成员也都在外地没了踪影,就只有宋高宗赵构的妈韦氏那么几个人逃回了国。不过,她们也是吃了好多苦头,受尽了侮辱,才摆脱了金人的控制。

这是宋朝史上最让人丢脸的事儿,也是咱们中华民族很少提起的伤心过往。这事儿让人恨得牙痒痒,南宋心里头那复仇的火苗,一直烧个不停。

【一、南宋的复仇之路】

北宋垮台那会儿,宋徽宗的好多儿子都被抓了个精光,可偏偏有一个人逃过了一劫,这人就是后来南宋的开国皇上,宋高宗赵构。

金兵撤走以后,在大臣们的支持下,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就在河南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南宋的开始,宋朝的香火就这么继续传了下去。

原本想着,赵构会拼尽全力给父兄报仇,把靖康之变那事儿给挽回点面子,但没想到他的举动却让老百姓和大臣们挺心寒的。

赵构当上皇帝后,怕金军打过来,就变成了“逃跑皇帝”,一路往南躲。最惨那会儿,他只能坐船逃到海上。而且在逃跑路上,他被吓得连生孩子的能力都没了。

靖康之变后,赵构心里头对金人是又怕又忌。虽然他让好多主张打仗的人上了台,跟金人干上了,但他心里打的算盘可不是救回被金人抓走的父兄。他的真实想法是,通过打胜仗来给自己增加跟金人谈判的底气,好让他能在南方安稳地过自己的逍遥日子,说白了就是以战促和。

不过,南宋朝廷里那些主张打仗的大臣,还有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他们的心思跟赵构可大不一样。他们对金人是恨得咬牙切齿,不光是因为靖康之变那次大难,更因为金兵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南打,搞得民不聊生,百姓们过得那叫一个苦啊。大家都盼着赵构能带领大家打败金国,一雪前耻,好让大家能过上安稳日子。

在这些人物里,岳飞算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他为了守护家园和国家,毅然决定去当兵,后来一步步成为了大名鼎鼎的将领。他组建了威名赫赫的“岳家军”,这支军队让金兵一听就吓得要命。岳飞多次带兵北伐金国,他的目标就是要把徽、钦两位皇帝接回来,一雪靖康之耻,把北方被占领的土地重新收复回来。

在打金国的仗时,岳飞表现得非常厉害,跟金兵干仗总赢,抢回了好多地盘。要是再多给他点时间,肯定能报仇雪恨,把北方失地都收回来。

岳飞拼尽全力,挑起了南宋对抗金国复仇的大旗,给后来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激励。

但是,岳飞到最后也没能报成仇。赵构为了求和,和秦桧一起冤枉并杀害了他,他好不容易打回来的地盘也全让金兵给抢回去了。赵构还跟金人签了个“绍兴和议”,不但没要回土地,反而还赔出去不少。南宋这场仗,说是赢了,其实跟输了没啥两样,这简直就是宋朝历史上的又一个大污点。

其实吧,赵构一味向金国让步,结果并不咋地。岳飞去世才二十年,金国的头头完颜亮就反悔了协议,带着大军来攻打中原。虽说完颜亮后来因为内部闹矛盾而垮台,但这事儿确实让赵构丢了大人。

这事儿让赵构觉得没脸再坐皇帝宝座了,而且他还没儿子,感觉没啥奔头了。身心都累得不行的他,最后干脆把皇位传给了养子宋孝宗。

宋孝宗刚当上皇帝那会儿,心里头全是想给国家报仇雪恨的念头。他给岳飞翻了案,让那些主张打仗的大臣们得了势,还动手搞了个兴隆北伐。可遗憾的是,因为各方面都没准备好,所以这次北伐没成功,打了败仗。

兴隆的北伐之战输得一塌糊涂,宋孝宗心里头真是难受极了。从那以后,他虽说一直记挂着报仇的事儿,但主和派老是拖后腿,加上南宋就龟缩在那一小块地方,国力实在不行。所以,他当皇帝那会儿,就再也没提过北伐的事儿。

宋孝宗驾崩后,南宋的皇上们还在想办法振作。就拿韩侂胄这个主张打仗的将领来说,他领头搞了个开禧北伐。刚开始,他们确实打了几个胜仗,挺振奋人心的。但等跟金军的主力碰上后,就慢慢不行了,一步步往后退。

从那以后,南宋的皇上终于明白了,光靠南宋自己的力量是打不败金国的。所以,他决定先把南宋的国家实力搞上去,同时还大力整顿军队,加强备战,打算以后找机会灭了金国。

但说实话,现实往往挺狠的。南宋不再那么爱打外战以后,内部的问题就炸开锅了。那会儿,接连好几个女皇帝掌权,还有大权臣独揽朝政,这么一搞,南宋的实力没涨,反倒在内斗里一点点垮了。这样一来,南宋想灭金国,那就更难上加难了。

那会儿,成吉思汗带着的蒙古势力嗖嗖地就冒头了,成了南宋头顶上的一把利剑。北边的情况,变得越来越捉摸不透。南宋想要报仇雪恨,可这条路到底会通向哪儿,谁心里也没个准数。

【二、灭金机会到来】

南宋时期,北方那边除了金国,还有西夏和蒙古这两个地方。说起来,蒙古因为和南宋没挨着,所以它们之间没啥大矛盾,这样一来,两国打交道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

成吉思汗把蒙古的各个部落都统一了之后,转头就去对付旁边的西夏和金国。他用的办法是先挑软的柿子捏,也就是先打西夏。等西夏服了软,投降了之后,成吉思汗就把全部心思放到了攻打金国上。

那时候,金国地盘大得很,人多势众,手里握着上百万的兵马。虽说跟刚建国那会儿比起来,整体实力是差了点儿,但它还是挺厉害的一个国家。

然而,碰到蒙古铁骑那无敌的战斗力,金军终究还是顶不住。短短六年,金军连连吃败仗,大半江山都被夺走了,最后连中都燕京也没能保住,落入了敌手。

后来,成吉思汗带着军队回到了漠北,没过多久,他就发动了第一次往西边的打仗。虽然他让大将木华黎留在那儿继续跟金国干架,但金国还是打不过蒙古。

于是乎,南宋北边的俩邻国,一个接一个被蒙古给收拾得不轻。南宋呢,就像个看热闹的,但心里头比谁都慌。这局势变得太快,让它完全没了主意,不知道该咋选择才好。

那时候,南宋朝廷里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咱们得去救金国,跟他们联手一起打蒙古。为啥呢?因为要是金国没了,南宋就得直接跟更厉害的蒙古干上了。想想以前咱们跟金国一起灭了辽国,结果咋样?所以啊,这回咱们可不能眼睁睁看着金国被灭掉。

有人认为,南宋得为靖康之耻报仇,所以应该和蒙古联手,把金国给灭了,好把北方的失地给收回来。

支持这两种观点的人都大堆,吵来吵去让宋理宗拿不定主意,这事儿就一直拖着。所以,南宋在好长一段时间里,都只是在那看着别人打仗,自己没动手。

1227年,成吉思汗走了,他死前跟接班人窝阔台说,要他跟南宋联手,把金国给灭了。为啥呢?因为南宋和金国那是老冤家了,有深仇大恨。要是跟南宋一起打金国,那可就省力多了,效果杠杠的。

成吉思汗留下的那句话,给之后宋朝和蒙古联手打败金国,打下了很牢靠的基础。

但是,宋蒙联盟的过程并不顺畅。南宋国内有段时间想联合金国来对抗蒙古,很多大臣觉得,从长远来看,帮金国对南宋更有好处,这算是挺明智的决定。

不过,南宋的如意算盘可算是打错了,金国就算被蒙古欺负得不行,也还是瞧不起南宋。

那时候,南宋主动跟金国搭上线,说只要金国少要点南宋每年给的钱物,再答应几个别的要求,南宋就愿意出兵帮忙,一起对付蒙古的攻打。

然而,金国对南宋的请求毫不留情地说了不,并且还自作主张地发兵攻打南宋,妄图从南宋那里夺回丢掉的地盘,好继续跟蒙古对着干。没想到,这一举动却被宋军给打败了。

金国这么一来,南宋可不乐意了,南宋朝廷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张联合蒙古灭掉金国。

1230年,窝阔台当上大汗的第二年,他就派了三路大军去打金国。金国这回可真是急了,感觉再不找南宋帮忙,就要完蛋了。

为了表明真心,金哀宗让三千名宋人回了家。但那时候,金国在南宋那儿的信誉早就烂透了。南宋的皇帝和大臣们压根不信金军会真的罢手不再往南打,所以他们干脆拒绝了金国的求援。

南宋不再提供支持后,金军连连吃败仗,地盘越来越小。到了1332年那会儿,金国最厉害的忠孝军也被蒙古给打没了。

1232年冬天,窝阔台为了赶紧打败金国,想起成吉思汗生前的吩咐,就决定派人去南宋那边说说,提议咱们两家联手,一块儿把金国给灭了。

那时候,就算南宋没插手,蒙古打败金国也只是时间问题,只不过蒙古得付出更多代价罢了。

到了这个关头,南宋只剩下一个法子,那就是跟蒙古联手,把金国给灭了。因此,大多数的大臣都点头同意跟蒙古结盟。

宋理宗心里一直憋着股劲儿,想要振兴宋朝。他觉得,现在正是雪靖康之耻,立下千秋伟业的大好机会。所以,他就点头同意了跟蒙古结盟。蒙古那边也拍胸脯保证,说灭了金之后,就把河南那块地儿还给宋朝。不过这事儿吧,就只是个嘴上的承诺,没写成啥正式的东西。

在蒙古的帮忙下,南宋踏上了攻打金国的道路,那这事儿最后咋样了呢?

【三、消灭金国,一雪前耻】

其实,窝阔台对南宋示好,并不是真的指望南宋能帮忙,主要是想稳住南宋,别让它去帮金国。毕竟,就算没有南宋,蒙古自己也能搞定金国。

不过,历史这东西挺有意思的,既有好多碰巧的事儿,也有好多注定会发生的事儿。南宋和金国的灭亡,蒙古的参与,这些都是好多碰巧和注定的事儿搅和在一起造成的。

宋金联手之后,心灰意冷的金哀宗还是不死心,又派了使者跑到南宋那边,想做最后的挣扎。他跟宋理宗说,要是金国没了,南宋也会跟着倒霉,就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一个没了另一个也保不住。但那时候南宋已经准备动手,没办法收手了,所以宋理宗没答应金哀宗的请求。

没过多久,宋理宗就让史嵩之当上了京湖制置使,专门负责搞定灭金的事情。

1233年那会儿,蒙古大军把金哀帝赶得没地方去,最后只能躲进蔡州城里。蔡州啊,就成了金国最后的老窝。

那年十月份,史嵩之让孟珙和江海带着两万忠义军,还有三十万石的粮草,赶到了蔡州城外面,跟蒙古的大部队碰头了。

1234年一月份,宋蒙两家的军队打了好一阵硬仗,最后总算是打下了蔡州城。金国的皇帝金哀宗上吊自杀了,而金国的最后一任皇帝完颜承麟也被杀掉了。

没过多久,金哀宗的遗体被发现了。孟珙做了个决定,把遗体一分为二,宋朝和蒙古各得一半。这样一来,金国就算是彻底消失了。

从1211年起,金国打了二十多年仗,被打败后又被宋蒙联军大肆杀戮。之前金国有上百万人口,但到后来,就只剩下十万左右了。

曾经威风凛凛的金国,在跟宋朝联手灭了辽国后,却也走上了辽国的老路。追究起来,这事儿得从靖康之变说起。要是金国没违背盟约去攻打宋朝,南宋说不定还能和金国联手对抗蒙古呢。

在跟蒙古一起打败金国的时候,南宋拿回了好多之前丢的地盘,就连之前割出去的两淮地区也收回来了,总共有八个州和二十多个县。这么一看,南宋跟蒙古联手打金国,还真是捞了不少好处。

金国垮台以后,南宋上下一片欢腾,孟珙捧着金哀宗的半具遗体归国,受到了众人如英雄般的热烈欢迎,他也因此一战成名,最终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后来,宋朝在临安大张旗鼓地办了一场祭祖大典。宋理宗拿金哀宗的遗体,还有被抓的金国宰相张天纲他们,当作战利品展示,算是给靖康之耻报了仇。

不论联合蒙古灭金这事儿是对是错,南宋都只能这么干。在雪耻靖康之变的过程中,南宋的军民心里那股被压了百多年的劲儿,总算是提上来了。

陆游曾留下一句诗:“等朝廷军队收复北方失地那天,别忘了在家祭时告诉我。”要说对这句诗有啥贴切的回应,那联蒙灭金这事儿或许就算一个。

【四、殊途同归的命运】

宋朝时候,有过两次挺出名的结盟大事。一回是在北宋快结束的时候,宋朝跟金国联手把辽国给灭了;另一回呢,是在南宋中期往后点儿,宋朝又跟蒙古联手把金国给干掉了。

宋徽宗那会儿,搞了个联合金国打辽朝的事儿。他想灭掉辽朝这个硬茬子,好完成北宋历代皇帝一直想收回的幽云十六州的心愿。于是,宋徽宗就跟金国结盟,一块儿出兵去攻打辽朝。

宋金两军联手攻打,最终把辽朝给灭了。但北宋却没捞到啥好处,土地没多得一块,反而因为没了辽朝这个挡箭牌,直接跟那贪心不足的金国做了邻居。

辽朝垮掉没多久,金国立马就对北宋动手了。也就短短两年的时间,金兵就一路杀到了开封城门口,接着就是靖康之变,北宋就这么被金国给灭了。

这次联手,说到底是因为宋徽宗爱面子、贪功心切,南宋的皇帝和大臣们也对局势判断大错特错,结果这次结盟成了他们一个极其痛苦的教训。

之前提到过的那次行动,就是联合蒙古消灭金国。这次联盟跟之前联合金国灭辽的情况不一样,好多历史学家都觉得,这回的结盟做得挺对。南宋那时候已经没啥别的路可走了,与其去帮那个眼看就要完蛋的金国,还不如跟马上就要成为自己邻居的蒙古处好关系呢。

金国垮台以后,蒙古虽然心里头惦记着南宋那块地,但大体上还是忍住了,没立马动手。他们把大军撤回了北方,没像金国那会儿似的,急匆匆就去打南宋。

南宋那会儿,犯的大错儿,其实不在于跟蒙古联手灭了金国,而是在金国没了之后,他们干的那一系列事儿。

南宋的皇帝和大臣们心里都明白,蒙古早晚会挥师南下打宋朝。但他们觉得,最该做的是先想法子跟蒙古搞好关系,把蒙古稳住。接着呢,就得使劲儿发展自己,为可能到来的大战做好各种准备。

不过,南宋方面显得有些急躁。宋理宗一看蒙古大军撤了,就留了点儿人在黄河边上守着,他心里就琢磨着要把三京(就是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还有南京应天府)给收回来。这不是明摆着要惹事嘛?

战前蒙古那边虽然口头说了要把河南给南宋,但啥正式文件也没留。南宋这边呢,头一件事应当是派人去跟蒙古好好聊聊河南到底归谁,而不是二话不说就开打。

说到底,宋理宗因为打败了金国,心里头美得不行,还瞎琢磨着蒙古在河南那边防守不严。他就琢磨着,何不趁此机会,把北宋丢的那三京也给抢回来,这样一来,他的功劳和声望可就大到没边了。

但事实真的很无情,南宋那五万大军一到河南,就发现那地方早被蒙古人抢得啥都不剩了。而且,后方的粮草也送不上来,所以士兵们老是饿着肚子打仗。

赵范和全子才他们带着宋军,确实曾一度攻下了三京。可没料到,黄河边上的蒙古大军反应超快,紧接着就对宋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宋军因为粮食和战马不够,就算人多,也总是打败仗。就这样,他们一步步往后退,最后只能守在最开始的防线上。

这就是大家熟知的“端平入洛”事件。南宋那边先动的手,蒙宋战争就全面打响了。蒙古军队这下没了顾忌,一个劲儿地攻打南宋,最后终于在1279年把南宋给灭了。

南宋的完蛋跟金国那时候一样惨,宋恭帝赵显被抓了。之后,文天祥他们还在南边硬撑着,可最后还是打了败仗。

说到蒙古入侵时那场决定性的崖山海战,陆秀夫背起小皇帝赵昺,一头扎进了大海,选择了自我牺牲。跟着,有十万军民也跟着跳海,为国家尽了忠。南宋,就这样以一种特别惨烈的形式,走向了终结。

在历史的长河里,南宋最终走上了和辽朝、金国一样的路。要是有人问,宋朝人对于当初联合蒙古灭掉金国这事儿,后不后悔?我猜肯定有很多人觉得不后悔。毕竟,跟活下去比起来,报仇雪恨也挺关键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