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似寻常的公路“路怒”事件,却因一件印有“ZOOMLION”标识的工装,瞬间引爆了公众对中联重科的信任危机。这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的失范,更是对企业品牌管理边界与社会责任的尖锐拷问。
2025年7月16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疯传:一辆黑色沃尔沃轿车在山东某路段连续恶意变道,险些撞上正常行驶的摩托车。随后,驾驶沃尔沃的男子下车,身着印有“中联重科”商标的工装,对摩托车骑手破口大骂,叫嚣“弄死你”、“我撞你,你活该”。这种嚣张跋扈的态度,加上其身上的企业标识,迅速将公众的怒火引向了中联重科。
中联重科当晚紧急发布声明,声称该男子并非公司员工,与公司无劳动关系,其不当言行与公司无关,并保留追究侵权责任的权利。然而,这份“撇清”式的声明并未能平息众怒。网友们迅速“人肉”出该男子疑似为山东莱星机械总经理李某,并扒出其曾身穿同款工装,站在前排核心位置出席中联重科的签约仪式照片,甚至出现在企业官方员工合影中。这使得事件迅速演变为一场“声明VS铁证”的舆论风暴,公众质疑中联重科的公关策略过于敷衍,甚至有“甩锅”之嫌。
警方介入调查后,于7月17日通报,涉事男子李某因寻衅滋事被行政拘留,并对其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警方进一步澄清,李某曾在2020年至2024年间销售过中联重科的产品,目前已无合作关系,其所穿工装系销售期间获得。至此,事件的法律责任归属似乎已明确,但品牌信任的裂痕却难以弥合。
这起事件的核心在于,一件工装,作为企业形象最直观的视觉符号,其所承载的品牌价值和公众期待远超其物理属性。当一个身着品牌工装的人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极端负面行为时,无论其是否为正式员工,公众都会本能地将其行为与品牌形象划上等号。中联重科的“非员工”声明,在法律上或许站得住脚,但在情感和品牌认知上,却显得苍白无力。这暴露了许多企业在品牌管理上的一个致命盲区:品牌影响力早已超越了传统的雇佣关系,延伸到了所有与品牌发生关联的“外围”群体,包括经销商、供应商、合作伙伴,乃至曾经的业务往来者。
此次事件无疑为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在社交媒体时代,任何细微的负面事件都可能被瞬间放大,并对品牌声誉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其“外围”管理边界与社会责任。这不仅意味着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更要将品牌风险管理拓展到外部合作方。例如,建立更严格的工装发放、使用和回收机制,对离职员工或终止合作的经销商,应有明确的工装回收或销毁规定,以防范品牌标识被滥用带来的潜在风险。
一个真正伟大的品牌,其价值不仅在于其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更在于其所代表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信任。中联重科别车事件,如同一次残酷的社会实验,揭示了企业在构建品牌形象时,必须将对“外围”行为的风险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否则,任何一件看似无害的工装,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引爆品牌信任危机的“隐形炸弹”,让企业在公众心中瞬间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