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孙殿英,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国贼",其恶行可谓罄竹难书。他不仅率领部队盗挖清东陵,掠夺大量珍贵文物,更在抗战期间投靠日军,沦为汉奸。按照常理,这种祸国殃民之徒理应处以极刑。然而1947年我军抓获孙殿英后,刘伯承和邓小平却一反常态地设宴招待,这一反常举动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1889年,孙殿英诞生于河南永城的一个贫困农户家庭。年少时期的他性情顽劣,难以管教。随着河南匪患四起,这位年轻人最终选择落草为寇,加入了土匪行列。
在军阀割据的动荡时期,孙殿英通过长期的劫掠积累了巨额财富,并招揽了大批追随者。随着势力的扩张,这位土匪头目遵循当时普遍的做法,给自己披上了合法外衣,转型为地方军阀,跻身"正规军"之列。
为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孙殿英于1925年率部归顺张宗昌,这位绰号"狗肉司令"的军阀接纳了他,使其麾下兵力迅速增至五千余人。
在北伐战争期间,孙殿英观察到奉军和直鲁联军均遭到全国民众的强烈反对,而冯玉祥和阎锡山等原军阀则因高举革命旗帜而免于被讨伐。鉴于此,孙殿英决定接受蒋介石的收编,担任国军第十二军军长。
由于这支部队并非正规编制,蒋介石拒绝提供军需补给。面对庞大的军费开支,孙殿英不得不自行筹措资金以维持部队运转。
在河北蓟县马伸桥驻扎的孙殿英部队,其驻地与清东陵仅一墙之隔。这座皇家陵园安葬着康熙、乾隆两位帝王以及慈禧太后,他们生前耗费巨资修建陵寝,墓中随葬了难以计数的稀世珍宝。
作为惯犯的孙殿英,很快就萌生了盗窃清东陵的念头。
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幌子,连续数日炮火轰鸣,实则暗中指挥工兵使用炸药爆破慈禧太后的定陵,随后又对乾隆皇帝的裕陵实施了盗掘。
数十辆满载珍贵文物的车辆被运走,其盗取的国宝数量难以统计,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文化灾难。
东陵盗案迅速引发全国震动,民众强烈呼吁当局追捕孙殿英,要求对其处以死刑以平息民愤。
俗话说"金钱万能",孙殿英掌握着大量珍贵文物,他只需拿出其中一部分打点蒋介石夫妇,以及政府要员孙科、何应钦、孔祥熙、宋子文,再加上负责抓捕他的戴笠,这些人便心满意足,不再追究。
他本人安然无恙,就连原本安排来替他担责的几名下属也全部获得了无罪判决。
国民党腐败问题由此暴露无遗,这起重大案件最终无疾而终,直接引发了溥仪等前清贵族的不满,导致他们选择投靠外敌、沦为傀儡。
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初,孙殿英曾率部与日军进行过几次正面交锋,展现出一定的战斗意志。然而没过多久,他便投敌叛变,其部队被改编为"和平救国军",转而专门对抗八路军,犯下累累恶行。
随着1945年抗日战争接近尾声,孙殿英观察到日军即将溃败,便秘密向蒋介石表达了效忠之意。值得注意的是,他先前投靠日伪的举动,实则是奉蒋介石之命,旨在打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对孙殿英等投敌部队采取了宽大处理,不仅赦免了他们的叛国行为,还将其整编入国民党正规军序列。
孙殿英被蒋介石指派驻守汤阴,对于蒋氏两次宽容接纳的恩情,他深感铭刻。在汤阴,他全力投入防御设施的建设,并公开宣称要与共产党在此地一决胜负。
在1947年的豫东战役中,面对中野部队对汤阴的进攻,孙殿英展现出了顽强的防守能力,确实给对手造成了巨大阻力。鉴于这一情况,刘伯承改变了策略,不再采取强攻,转而实施围城战术,集中力量消灭前来增援的敌军。
在成功击溃多支增援部队后,我军对汤阴守军展开全面进攻。面对败局已定,孙殿英企图以自杀方式"殉职",却被其下属强行带入碉堡躲避。最终,我军将该据点彻底攻破,将其全员俘获。
获悉孙殿英被捕的消息后,刘伯承与邓小平难掩喜悦之情,当即决定亲自接见这位俘虏。
作为战俘的孙殿英本应接受审讯,但刘伯承不仅未按常规处理,反而特意安排了一顿丰盛的宴席招待他,邓小平政委也出席了这次特殊的会面。
原因何在?
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初,孙殿英曾立下赫赫战功。1933年长城抗战期间,他率领部队在赤峰地区与日军展开激烈对抗,独立坚守阵地长达七天七夜,这一壮举迅速传遍全国,使其声名远扬。
在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孙殿英的部队与刘伯承指挥的129师建立了协同作战关系。双方不仅联手击退了日军的攻势,孙殿英更是为129师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支持。
刘伯承对孙殿英的印象并不差,加之我党我军奉行优待俘虏的原则,即便孙殿英的功过尚待评判,给予被俘后的他适当优待,也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实属情理之中。
时年63岁的孙殿英因长期沉溺于奢靡的军阀生活,身体早已不堪重负。突然戒断鸦片后,他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
尽管刘伯承下达了全力救治的指令,伤者最终仍不幸离世。
尽管孙殿英曾辗转依附于多个势力,但晚年他深切体会到共产党的宽容政策,认为其远胜于国民党的做法。